冷啊
今天成都下了一整天的雪,成南高速因为路面结冰都封路了,地上虽然没有积雪,很多车倒全部白了。
因为这个原因,到哪的路费都全线飚涨,我十分忧郁……
可怜的鱼鱼也是,咋回家哦
因为特别冷,我居然都找不到适合这个温度的衣服。。。哎,还得去买
不敢出门了~~~~~~~~~~
终于看见今年的雪了
其实今年成都气候是特别怪的,明明是暖冬,最近又常常下雪
老妈很稀罕这个,打了电话专门告诉我
可惜啊前几次都在我睡梦中下滴,醒来早化了。完全没有真实感。
看了好些熟人在BLOG感叹雪啊,雪啊~~~~~~YY了一大堆多情的词。。。。总之我就是麻木
有时候我真的很不明白自己,明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享乐主义者,又常常发神经把自己当死猪折腾
就好比昨天,我又通宵了~
通宵没什么奇怪的,看碟,打游戏,K歌,看书……这些都还可以说乐而忘倦
事隔多年,再次在画室蹲整夜。。。。当然,这曾经也是平常事。曾经。。。。。
我不是最厉害的,最厉害的通宵之王是书敏同学,那个典型才叫从南到北,一路见识过的人无不拜服~~~~~~~
其实也不是那么累,一夜很短,画室什么都有也什么都谈不上舒服,就那样儿~~~~~~~~~,晚上6点多去,忙活到早上8点过,看看天色,觉得再没什么可干,就往家里走了……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俺饿了,强烈的想念南充的通宵粉馆,,,,直想坐车跑回去吃了又回来,,,开始YY小叮当的随意门了.........
...
让回锅肉如此彻底
晚上7点就觉得饿,终于忍不住自己做了醪汁排骨和回锅肉…………哎,一大堆,估计可以吃很久了
作饭速度太慢~~~~~~做好的时候饿的要死了已经,现在还没进肚子呢~~~~~都10点半了,555555555
让回锅肉如此彻底
全中国进厨房做回锅肉的人不知有多少,但真正能做得让人闻之垂涎、视之开胃、食之迷情、思之回味的,天下有几人?我曾经遇到一个老人,他的厨艺,得过蓝光鉴先生几天指点。
蓝光鉴先生是现代川菜的开山鼻祖,以南北烹饪高手之艺融会于川味,将天下名菜以川味出之,开创了一代川味正宗,后来的孔道生、周海秋、曾国华等许多川菜大师,都是他的徒弟。
遥想蓝光鉴先生当年出道江湖,身袭千年川菜一脉传承,融贯南北菜系世代精华,圣手妙心,风华绝世,以一生心血智慧,创名品,定格局,教养一代高徒,终于使偏居于巴山蜀水街巷酒肆中的地方风味在中国洋洋大观的烹饪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华饮食执鼎大派,这是何等的功德伟业。
这个老人讲,做回锅肉,关键在精细二字,越简单的,就要越用心;一是选肉要精:要当天宰杀的鲜猪肉,后腿二刀,肥四瘦六宽三指,太肥则腻,太瘦则焦,太宽太窄都难成型;二是煮肉要调味:清水煮肉,难出肉香,因此,水滚开以后,要先放入生姜(用刀拍开)、大葱节、大蒜、花 返 汤,等汤气香浓,再放入洗净的猪肉,六成熟就捞起备用,不能煮得太软;三是切肉要巧:很多人等肉冷了再切,肥瘦易断,热的时候又烫手,下刀难以均匀,懂行的厨师,把捞起的肉放在冷水里浸一浸,趁外冷内热时下刀,现在有了冰箱,可以把刚煮好的肉放到急冻室里两三分钟,这就更好切了;四是配料要正当:豆瓣一定要正宗的郫县豆瓣,用刀剁细,甜面酱要色泽黑亮,甜香纯正,酱油要浓稠可挂瓶壁;五是煎熬要拿准火候:应该待锅热后,放入已经熬熟的油,菜油与肉中的猪油融合,更有煎熬的香味,现在城里人,已很少用菜油的,况且,市面上也很少能买着质地清醇的菜油,那就只好用调和油了。
...
这个片子骂的人多,我看的国内电影院版,转一个MM写的评
刚刚看完了色•戒,出门的刹那脑子里只映出两个字——画皮。
看过很多改编的影视剧,也常常会说某某东西被改得面目全非,但是这一次,李安似乎是达到了改编的极致了,故事还是那个故事,情节也是一样的情节,可是那两个人,被换了魂。 张爱玲笔下冷静老成,在这变态浮世熟练求生,用财势为自己谋求人生享乐的易先生,变成了李安镜头前压抑冷峻悲观狂热的易先生。
张爱玲笔下单纯虚荣而又茫然王佳芝,变成了李安镜头下空虚抑郁极端渴望爱情与温暖的王佳芝。
在张氏的色戒里,王佳芝做这件事的理由很简单,她爱演戏,贪恋镜头前的繁华,扮演麦太太给她一种粉墨登场的虚华,而旁人入戏,则让她有种观众在喝彩的快感。
于是在第一次成功的勾引了易先生时,在她心里并不是革命者看到胜利的喜悦,那种兴奋更接近于一个虚荣少女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魅力或者一个演员完美的诠释了自己的角色。 所以她才会说这是“一次空前成功的演出,下了台还没下装,自己都觉得顾盼间光艳照人。她舍不得他们走,恨不得再到那里去”她甚至觉得去“找那种通宵营业的小馆子去吃及第粥也好,在毛毛雨里老远一路走回来,疯到天亮。”÷
...